寫在七夕情人節(jié)前夕
《牛郎織女》與《白蛇傳》、《孟姜女哭長城》、《粱山伯與祝英臺》并稱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,它們都寄寓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對忠貞愛情的向往。2006年,牛郎織女傳說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 一批國 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就連我們的鄰國日本、朝鮮、韓國、越南也都有關于七夕的節(jié)日,可見流傳之廣影響之深。歷經歲月的變遷,七夕節(jié)演變出很多風俗習慣,很著名的當屬在這一天“乞巧”。每到農歷七月初七,在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之時,民間姑娘們就會結伴來到花前月下,抬頭仰望浩渺星空,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,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,祈禱自己能有一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。久而久之,乞巧的習俗在民間流傳開來,代代延續(xù)。
在我很小的時候,姥姥就為我繪聲繪色地講述“牛郎織女”的傳說,現在想想,遠在天堂的姥姥應該是激發(fā)我對讀書產生渴望的第 一位啟蒙老師吧。姥姥雖然不識字,記憶力卻很好,上百個民間故事傳說從她的口中緩緩流出,澆灌著我幼小的心靈。每到七月初七,天空似乎都要飄雨,姥姥說那是牛郎織女的眼淚。為了表達我的虔誠,我豎起兩只耳朵趴在姥姥家潮濕的黃瓜地里,好不容易捱到夜深人靜,等候奇跡的發(fā)生。兒時的夏夜,出奇的寧靜,只聽得見蟬鳴蛙聲,哪有什么牛郎織女互訴相思之情?執(zhí)拗的我以為時間尚早,安慰自己再晚些才會聽到,然而在等待中卻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(xiāng)。夜里,姥姥全家出動搜尋我的蹤跡,巨大的叫喊聲把我從美夢中驚醒,當我睡眼惺忪滿身泥土站在家人面前,焦急的姥姥看到我安然無恙,狠狠地責罵我一頓又滿懷失而復得的心情抱著我痛哭了好一會兒。這就是七夕節(jié)帶給我兒時非常深刻的記憶,那一年我10歲。現在,我也同樣會為女兒講述這個古老的傳說和少年趣事。
在人生很美的年華,青澀的彼此相遇在青蔥的校園,那一年我們18歲。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們終于知道,愛情并非少女時期憧憬的那樣美好,因她多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困擾,有老一輩教育孩子的陳舊觀念和現代親子觀的相悖,更有事業(yè)的挫折和家庭瑣事的牽絆。近又重讀《我們仨》,和楊絳先生一同沉浸于苦難與幸福、快樂與憂傷交織的人生意境中。淡淡的文字像是在聊家常,卻又滿含自豪的意味。初讀這本書是在2003年底,那一年,我們22歲,攜手走出了校門,經歷了“非典”,來到沈陽這座陌生的城市。現在還能依稀記得印在封面上的這幾句話: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,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,相守相助,相聚相失。讀罷雖然感動,卻也未有13年后重讀的五味雜陳感慨萬千。正如楊先生給自己漫長的一生所做的總結,人世的種種沉浮榮辱都已淡去,她一生一世很重要的成就只是這個三口之家。
經常會在特殊節(jié)日的微信朋友圈看到這樣的文字,“老公一如既往地專一長情,結婚以前不送禮物不浪漫,結婚以后仍然是這樣”。心里一陣自嘲,我的愛人應該就歸屬于這類人吧。今年的七夕節(jié)將至,相信仍舊沒有情話也沒有鮮花,雖然常有遺憾,而轉念一想他能為我和女兒張羅一桌可口的飯菜,給我一個能依靠的肩膀和一個避風的港灣。我們最想要的不就是牛郎織女那份無論貧富貴賤的天荒地老、海枯石爛嗎?與形式又有何干?牛郎和織女每年七夕才能相見一面,又何曾有過抱怨?何必艷羨別人,何必自怨自艾。我們要珍惜當下的幸福和所擁有的一切,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,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,只要能和心愛的他還有寶貝女兒并肩前行去探索未知的世界,這才是特別重要的,不是嗎?
七夕將至,祝福節(jié)日快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