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序】這是禾豐股份副總裁王學強寫于2013年的一篇文章,當時正值遼寧區(qū)“五化”變革初期,復雜的架構、市場、品牌、前方團隊、后方基地,如何整合才會效率、效益最大化,“理性的思考”逐漸會給予我們答案。文中的觀點,在十年后的今天,依然與集團推動外部洞察、戰(zhàn)略梳理、過程績效管理的經營思路有諸多映襯。金衛(wèi)東董事長曾評價王學強副總裁是“以數(shù)據(jù)為基礎的管理高人”,就讓我們再次品讀這些管理的精華,站在更高的起點上踐行、改進、提高。
作者:禾豐股份副總裁 王學強
一直被伙伴們認為是一個“理性”的人,我也樂于被這樣定位。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,對結果、事實、數(shù)據(jù)更感興趣,在生活上,也一直用“邏輯思維”來做各種決定,而今年過不惑,越發(fā)覺得要想事業(yè)成功,生活灑脫,人是一定要有理性思考的。
理性思考是一種辯證思維能力。我們永遠生活在本質和現(xiàn)象、原因和結果、必然性和偶然性、可能性和現(xiàn)實性的辯證關系中,所謂的理性思考,就是以實踐中得來的感性材料為基礎,經過科學比較、分析、綜合,揭示出事物的本質與規(guī)律,從而決定如何作為。當你面臨選擇無所適從,或有虛假緊迫感卻無從下手的時候,當你跌入谷底心灰意冷,或志得意滿目標缺失的時候,理性思考是你的開門之匙。
首先,理性思考必須遵循客觀規(guī)律和邏輯關系。
辯證法告訴我們,事物是發(fā)展變化的,必須因時因事因地制宜,用發(fā)展的眼光、用“權變”的思想來解決問題。但很多時候我們難以克服“思維定勢”,總是按過去習慣、比較固定的思路思考、分析問題。在原有框架下就算再努力去做,進展也可能有限,只有突破定勢,才能再塑格局。許多曾經引以為自豪的決策或事件也將會成為新時期的困惑或障礙,否則就不會有流程再造、架構梳理的說法。集團決策在遼寧區(qū)首推“五化”管理:專業(yè)化分工、一體化管理、扁平化架構、信息化應用、數(shù)據(jù)化考核,正是理性思考的結果,看似顛覆以往觀念和做法,實則是市場競爭條件變化的必然選擇,用舍由時,行藏在我。
“量變引起質變”的規(guī)律決定了今天的問題是昨天導致的,而今天的改進必將在明天顯現(xiàn)成效,所以我們必須重視今天發(fā)現(xiàn)的每一個問題,承認它的存在,面對它引起的結果,找到解決它的方法。如果只是急躁抱怨,而不去作為,那么問題將依然存在,所以每個人把精力放在自己能影響的事情上,做好自己的本分,避免類似的錯誤重復發(fā)生,這才是在做正確的事,在傳播“正能量”。
矛盾有主次之分,在有一系列問題要解決的時候,務必先抓住主要矛盾、核心問題所在,盡管有時主要矛盾的解決難度是最大的,但它是根本,它的解決將使很多其他問題迎刃而解,所以解決主要矛盾的投入產出比最大。某些時候,不必也無法做一個百分百的完美主義者,完美是相對概念。這告訴我們,不應該總是等著別人來告訴做什么,而是主動思考,什么是你職責范圍內的主要矛盾,自己能為解決這個矛盾做什么。永遠做能解決問題的事,永遠做解決問題的人,這樣的人才是最有價值的人。我們期待優(yōu)秀的年輕人,勇于“亮劍”!
第二,理性思考一定有明確的目標,所有行動圍繞目標展開,以終為始。
很多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,卻從未思考自己事業(yè)和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什么。對我而言,自我價值在事業(yè)上的實現(xiàn)讓我感到幸福無比,家庭的穩(wěn)定和諧讓我無后顧之憂,所以我愿意每天用十幾個小時去思考、開會、出差。而在每一項工作中,我都要預設明確的目標,所以要求管理者每月、季都要有明確的工作計劃和總結,還要做到“匯報工作有結果,請示工作有方案,總結工作有流程,布置工作有標準”。盡管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要制定那么多標準和流程,為什么不能說說而已,且必須落實書面并記錄在案,就是因為要運行一個這樣大規(guī)模的企業(yè)機器,零件的規(guī)格型號、組織的架構關系、部件的職責分工、運轉的先后流程必須清晰。頂層規(guī)劃方案越清晰,終端執(zhí)行越精準,前期復雜,后期簡單。
第三,理性思考以客觀事實為依據(jù),注重數(shù)據(jù)分析,不以感性認識為轉移。
歐美人最擅長理性思考,在他們的觀念中,沒有數(shù)據(jù)的支持是無法得出結論的,所以我們信賴德國汽車的品質,羨慕美國科技的發(fā)達,贊嘆日韓輕工業(yè)品的精致,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來說,我們有太多的“儒”“道”思想,太多“只能意會”的精神財富,有時卻忘了某些最簡單的道理。時移世易,當下政府也在推行求真務實、理性思考的政務風格。時代在發(fā)展,社會在進步,我們要與眾多競爭對手抗衡并超越,就得主動求變,改變很多思想理念和工作習慣。在工作匯報中,不再用感性的語言來描述,而是用“柱狀或餅狀圖”“甘特圖”“魚骨圖”“雷達圖”等科學管理工具來清晰簡明地闡述;在決策或業(yè)績評估中,不再用官方而模糊的感覺字眼,而必須有明確的目標、關鍵點、考核標準、完成時間、投入產出分析、預算決算;還有投資數(shù)據(jù)化管理,更多用程序和系統(tǒng)替代人工,等等。在數(shù)據(jù)化道路上,我們還是一個初學者,必須做好長期投入的準備。
第四,理性思考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,不計較一時得失、局部成敗,而關注終極目標、整體效應。
這是經營事業(yè)過程中的不變金律,也是經營成功人生的不二法則。很多年輕人在投入工作之前都在琢磨,我要付出多少,我能得到什么,這樣想是有道理的,但要看你是否能理性地衡量清楚“舍與得”的關系,你是否愿意為能力的提升、經驗的增加、眼界的拓展、信任的獲取、機會的獲得……而“舍”,你是否能看到這些“舍”將會帶給你的“得”。越是年輕人,“舍”的資本也越多。從自身的經驗來說,我在做很多事情之前沒有太多考慮能得到什么,但事實是,最終這些“得”都水到渠成,所以一定要以更大的胸懷、更大的智慧有所取舍。
所以,無論行業(yè)形勢多么跌宕起伏,競爭對手多么花樣百出,人生選擇多么“亂花漸欲迷人眼”,到底該何去何從,只要遵循這些規(guī)律和原則,只要掌握理性的思維方式,想跑偏都很難。越是在意志消沉或者春風得意的時刻,人越難保持理性,越是以平常心看待一切,越能洞悉先機,淡定從容。
當然,辯證來看,對于事業(yè)而言,管理是科學,需要理性;管理是藝術,也需要感性。然而藝術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,符合因果邏輯關系,管理才能發(fā)揮作用;科學必須有藝術的高度和創(chuàng)意,才能脫穎而出,將科學管理應用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。對于人生而言,有太多的選擇和誘惑,當你站在十字路口徘徊時,用理性的思考去分析、解決,用大智慧的心態(tài)去放下,才能活得灑脫。
世間萬物,自有規(guī)律,感性理性,相輔相成,短短一文,難以盡述,感悟奧妙,受益終生。